当前位置:首页 > 早教 > 正文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包括哪些

转自中科大云教育官网:https://www.zkdedu.com/(安徽教师考试网)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定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二、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五)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1.备课的意义

  2.备课的方法

  (1)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选择教学方法。

  (2)写好三种计划。一是写好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二是写好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三是写好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二)上课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得当。

  4.教学组织严密。

  5.教学语言清晰。

  6.双边活动积极。

  (三)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

  1.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意义

  2.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应注意的问题

  (1)作业的内容。

  (2)作业的质和量。

  (3)对作业的要求。

  (4)作业的批改和讲评。

  (四)课外辅导和答疑

  (五)学业成绩的评价

  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概述

  2.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

  3.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

第二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数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甾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二、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包括哪些

  (三)直观性与发展理论思维结合的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

  (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三、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选择依据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读书指导法

  4.演示法和实验法

  5.练习法

第三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材和教学手段四个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教材是教学的内容,教师要教授教材,学生要领会教材的内涵;教学手段是上述三要素相互联系的桥梁。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不等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三)数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从获取经验的性质来看,教学过程的重要特点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三)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辩证关系。

  (四)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其智慧。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引起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二)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三)巩固知识

  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教材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稳固的联系。

  (四)运用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检查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

  一、班级授课制

  一是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二是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三是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四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个别化教学

  (一)个别化教学的含义

  (二)个别化教学的特点

  (三)个别化教学的优缺点

  三、分组教学

  所谓分组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的依据不再是年龄,而是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分组教学一般有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两种。

  1.内部分组。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组教学。

  2.外部分组。外部分组是彻底打破传统的编组方式,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快班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普通班、慢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易受到挫伤。

第五节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包括哪些

  二、常见的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式

  (二)自学——辅导式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

  (四)范例式教学模式

  (五)发现式教学模式

  (六)探究式教学模式

  (七)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