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早教 > 正文

黄疸过高的危害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黄疸观察是母婴护理的要点和难点,目前关于黄疸宝宝处理的各种观点不绝于耳:生理性黄疸对宝宝没有危害,甚至还有一定好处,不用特殊处理;母乳性黄疸再高也不用害怕,正常哺乳即可;茵栀黄副作用明显,会破坏宝宝的肠道菌群平衡,损伤肠道,不宜作为退黄首选;黄疸一定要小心,一旦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会伤害大脑。

  目前关于黄疸护理存在各种观点,面对如此情况,作为母婴护理人员往往不知所措。怎么办?

  在黄疸观察和处理上,象妈妈的观点是要谨慎,因为黄疸的成因很多,同样的黄疸值对宝宝带来的伤害也不同,不能掉以轻心。

  近日,就有一则医疗事故的报道:一产妇,妊娠36+6周,新生儿顺产娩出,产妇分娩过程中发热,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监测值12-36-60-84小时分别为5.6-10.6-15.6-18.9mg/dl,未遵医嘱坚持出生3天后出院,且未按照医嘱要求回访监测黄疸;出院后7天因核黄疸入院,经治疗无效,最终死亡。

  目前该事故仍存在究竟是核黄疸还是败血症造成最终死亡的争议(黄疸是新生儿败血性重要的临床判断依据),但是,黄疸作为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实际上,美国近年因新生儿黄疸再住院人数较10年前增加了160%。在国内,新生儿住院第一位的疾病也是黄疸。

  新生儿黄疸俨然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医疗部门、家长和母婴护理人员的高度关注。

  作为母婴护理人员,必须要了解黄疸值代表什么?如何换算?什么样的数值需要警惕?什么样的黄疸值一定要住院处理?这既是对新生儿负责,也可以让自己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黄疸值代表什么?如何换算?

  在医学上以血中胆红素的浓度来代表胆红素累积的程度,如胆红素浓度为12mg/dl,表示100毫升血中有12毫克的胆红素。

  国际有µmol/L和mg/dl两种不同的黄疸数值,µmol/L的意思是1升血中含有多少单位的微摩尔。

  两者的换算公式为1mg/dl=17.1µmol/L

  例如,一个宝宝的指标为205µmol/L,对应12mg/dl,

  即205µmg/L÷17.1=12mg/dl。

  母婴护理人员需要记住17.1这个换算值。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5-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50%-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传统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是血清胆红素增加在一定范围即胆红素足月儿≤220.6 µmol/L(12.9 mg/dL),早产儿≤255 µmol/L(15.0 mg/dL)。

  健康足月儿进行常规喂养时,有接近2/3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高峰出现在生后第4-5天,此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快速下降,在生后1-2周时达正常成人水平;早产儿可延迟3-4周。

  病理性黄疸

  在母婴护理的教科书上,关于病理性黄疸的描述较为简单,母婴护理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一般为: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以内)。

  但在临床上,病理性黄疸还有以下的判断标准:

  1.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µmol/L(12.9 mg/dl),早产儿>257(15 mg/dl)

  2.进展快,每日上升超过85µmol/L(>5mg/dl)

  3.黄疸持续过久(足月>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结合胆红素超过34µmol/L(>2 mg/dl)

  具备以上任何一项就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病理性黄疸的一种,也是最让母婴护理人员棘手的难题。在护理上,什么时候需要停母乳呢?

  1.血清胆红素<257µmol/L(<15 mg/dl)不需停母乳;

  2.血清胆红素>257µmol/L(>15 mg/dl)时暂停母乳3天,停母乳期间,妈妈需定时吸奶,以避免乳汁淤积;

  3.血清胆红素>342µmol(>20 mg/dl)时则需要蓝光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当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时,建议及时新生儿科或儿保门诊就诊,密切监测宝宝黄染情况。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蓝光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取的退黄手段

  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

  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原因有多方面的,除了生理性黄疸,也有非生理性黄疸。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很多:

  ·母乳性黄疸

  ·早产

  ·宫内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

  ·红细胞增多症

  ·血液外渗

  ·ABO溶血

  ·蚕豆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

  ·消化道及胆道疾病

  更为重要的是,同一黄疸值对于不同新生儿个体的损害水平是不一样!

  新生儿黄疸不能仅仅看数值,黄疸值仅是参考指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疸水平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和高危因素;

  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儿,目前医院多采用美国学者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美国医学会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见下图)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注:竖座标为:黄疸值,横座标为产后时间(小时)

  Low Risk Zone=低风险区域;Low Intermediate Risk Zone=中低风险区域;High Intermediate Risk Zone=中高风险区域;High Risk Zone=高风险区域。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图中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以上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超过342µmol/L(20 mg/dl);

  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超过427µmol/L (25 mg/dl);

  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超过510 µmol/L (30 mg/dl)。

  哪些高危因素需要密切监测黄疸?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出院后新生儿黄疸监测和随访很重要

  目前,在香港和日本,都有严格的黄疸随访制度,国内的黄疸随访制度尚未建立,这就需要母婴护理人员特别仔细观察和监测。一旦出现黄疸加重情况,必须去医院回访,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

  出生24 h内出院,应在生后72 h门诊随访;

  出生24-48 h出院,应在生后96 h门诊随访;

  出生48-72 h出院,应在生后120 h门诊随访;

  如果客户不愿意回访,建议告知黄疸的如下风险,并由客户签字确认。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神经毒性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核黄疸:胆红素毒性引起的慢性和永久性损害,包括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和牙釉质发育异常;

  除了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还会对新生儿心肌组织、肝肾功能、凝血机制等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新生儿黄疸要针对个体具体评估风险,有的宝宝黄疸值15mg/dl没风险,不意味你的宝宝就没风险,不能一刀切。

  目前,母婴护理人员面临最大的困惑是母乳喂养与黄疸之间的矛盾。

  因为一旦进行蓝光治疗,需要母婴分离,母乳喂养将受到严重影响;母乳性黄疸暂停母乳的话,可能出现乳头混淆情况;医生开出茵栀黄这样副作用不明的药物后,母婴护理人员往往难以应对。

  记住,母乳有轻泻作用,胆红素排出的最重要路径是粪便排出,多吃多排是母婴护理人员要务。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母婴护理人员务必要做好黄疸的风险应对,以规避可能出现的意外。

相关文章:

  • 黄疸高对人身体有什么害处吗2025-01-28 06:34:26
  • 黄疸高对人身体有什么害处和危害2025-01-28 06:34:26
  •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