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它的出现和发展与许多原因有关,尤其是你身边的Ta,那么关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和易患人群,您知晓多少?
今天,小记就借此机会向大家一一介绍,关于子宫内膜癌背后的秘密,赶紧来看看吧!
关于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
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患子宫内膜癌之因?
1.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人巨细胞病毒以及真菌感染可能与子宫癌的发生有关。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子宫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子宫癌发生密切相关。性生活过早(指18岁前即有性生活)的妇女,其子宫癌的发病率较18岁以后开始性生活的要高4倍。妇女性生活开始早且患有梅毒、淋病等性传播性疾病,则子宫癌发病率比正常妇女高6倍,现已证实若妇女与多个男子发生性关系,其发生子宫癌的机会较多,处女则很少患子宫癌。
未婚及未产妇女患子宫癌的机会极少,多次结婚子宫癌的发病率也较高。多次分娩且围产期保持及分娩过程不好,也会增加子宫癌的发生率。但多次分娩不致于增加子宫癌的发生。
3.其他生物学因素
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导致子宫癌的发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4.其他行为因素
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癌的患病风险。另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
确诊是否患子宫内膜癌需检什么?
做检查的目的,是要明确子宫内膜内的新生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到底是不是子宫内膜癌。
具体位置可以通过影像学的检查来明确,比如:盆腔超声、阴道 B 型超声。 而要明确是不是子宫内膜癌,则是分段诊刮,就是在子宫内膜上刮取一定的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比较,辨别组织异形情况。
易患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
以下都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的检查——
早来经,晚绝经;
长期月经不调;
晚婚、不育;
有用雌激素及三苯氧胺史;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人群;
有肿瘤家族史;
接受放疗史。
记健康专家提醒:
1、中年女性若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量大增或月经紊乱、阴道流液、小腹疼痛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绝经期女性若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持续时间长,更要注意,尽快请医生检查。
2、还有生殖内分泌失调和外源性雌激素(长期服用保健品、滋补品)过多的女性等都应该是密切监测的对象,筛查的对象。
3、其实子宫内膜癌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是否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早发现是关键。
想知道更多女性健康资讯,就关注小记的微信“记健康”(或cijihealth),然后下载“记健康APP”咨询我们的医生团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