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早教 > 正文

幼儿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最敏感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保护好、培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能够成长得更好,关乎留守儿童的未来,事关农村地区的长远和谐发展。从各种有关留守儿童群体问题的调查和统计数据看,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绪状况是最大隐忧,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救助是留守儿童救助工作的首要任务。

幼儿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的心理层面是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的一个侧重。由于长期留守,与父母见面少,甚至一年难得一见,留守儿童较普遍地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给学习、生活、交往和安全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举其要者可从亲情、监护和家庭教育的三缺状态中窥斑见豹。

  亲情缺失状态下的孤独和自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世间最温暖最慰帖的亲情成为奢望。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的态势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加之相配套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只能逐步完善,城乡全面一体化还待时日,决定了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居高位,亲情暂缺的“情感饥渴”仍然是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亲情缺失给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后果。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很健全的状况下才能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大都由隔代家长或其他亲人陪伴,但事实证明留守儿童与这些监护人存在明显的心理距离。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陷入孤独和无助心理,长此以往将产生被抛弃的感觉,陷入自卑而把自己封闭起来。

  监护缺位状态下的逆反和空虚。据统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80%左右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然而,由于存在几十年的年龄差距,隔代家长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都决定了他们很难起到如父母那样的监护效果。可以说,留守儿童事实上处于一种监护缺位的状态。监护缺位不但使留守儿童容易遭受意外的伤害如人身安全伤害,而且也会给留守儿童造成心理影响。隔代家长监护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后果,要么过分溺爱,对留守儿童百依百顺,听之任之,要么过分严厉,对留守儿童实行严格的管教。过分溺爱养成留守儿童慵懒柔弱的性格,什么也不愿想,什么也不愿干,浮于一种精神的空虚状态中;过分严厉的管教则是一种教育方式的简单化,更可能的后果是使留守儿童感觉监护人处处限制他,不爱他,久而久之则容易滋生逆反心理。

幼儿心理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家庭教育缺乏状态下的迷茫和焦虑。留守状态下的儿童面临着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这对于处于启蒙关键阶段的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很大的伤害。隔代家长年龄偏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停留在“养”而非“教”上,具体表现在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更多地倾心在吃饱穿暖等物质生活的照顾上,而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方面则倾力不足,对留守儿童思维发展所需的“具体内容的支持”感到心有余而力有所不逮。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在思维发展过程中产生迷茫和焦虑情绪,甚或被社会不良分子利用而滋生一些不良品德和行为。

  对留守儿童实施心理救助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救助是全社会的共同担当。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媒体和家庭五位一体的关爱力量,努力构建留守儿童心理救助体系,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留守儿童筑就一条阳光成长之路。

  制度和法律的支持。留守儿童形成一个群体与我们久被诟病的一些制度或政策有紧密联系,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最终还有待于制度和政策的改革与完善,以消除农民工外出务工与孩子相思守望的窘境。首先,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及与之对应的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要取消户籍制度中暗含的身份和福利等诸多歧视,城乡居民应一视同仁地享有国家社会政策的红利,包括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使得农民工可以安心在城里务工的同时,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城里就近入学。其次,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尽量尽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源头上降低农民外出务工的需求,使广大农民与孩子能够保持天然的亲子关系。再次,研究和制定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法,以法律手段规范保护留守儿童应有的家庭团聚权、平等教育权和人身安全保护权等,以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农村中小学校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救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儿童思维认知发展规律角度看,适学年龄的儿童特别需要心理引导和启发,应适时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在这方面,学校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学校可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室,专门负责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班级应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尤其是对那些心理障碍特别严重的留守儿童要进行及时跟踪和疏导。建立亲情驿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亲情聊吧和视频的形式让留守儿童能够定期与外出务工的父母进行通话或视频对话,沟通亲情,缓解相思。除此之外,学校还可通过组织一定形式的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如走进社会、走近自然的活动。学校通过制定学期或年度计划,定期组织安排留守学生参加适量的义务劳动、到敬老院关爱帮助老人、参加环境保护和公益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留守学生亲近了自然、体验了社会,感受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的体验是留守儿童心灵成长的丰富营养。再如可以组织留守学生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通过参加节目表演、乒乓球和踢毽子比赛等,养成留守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

  良好关爱氛围的营造。良好的关爱氛围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依托,而形成良好的关爱氛围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加持。首先,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让留守儿童充分沐浴社会关爱的和煦阳光。如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开展“社会妈妈”“知心姐姐”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给留守儿童送去母亲般的心灵抚慰,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带来的心理孤独;各地关工委可以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和老模范给留守儿童讲经历、讲故事,鼓励留守孩子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理和感恩意识。其次,建立“儿童友好家园”,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共同的美好家园。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在“儿童友好家园”举办读书、绘画、游艺和文艺演出等活动,让他们体会成长的快乐。各地的电视台可以专辟留守儿童正能量固定栏目,及时报道留守儿童战胜困难、感恩父母、努力学习等方面的事迹,以正能量激发留守儿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